找到相关内容16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禅宗美学》

    禅宗的色空关系描述为“现象空观”。色即现象,禅宗的觉悟之境往往是一个纯粹直观活动所对的纯粹现象。在此基础上,一方面张扬空观,另一方面主张以色证空、藉境观心。可以说,对美学史上某些经验现象进行“纯粹现象”...经验偏重人与艺术的关系。由此确定中西方的审美对象或侧重于自然,或侧重于艺术。基于此,作者认为中国美学从起源上是哲学美学而非文艺美学,中国古人的审美经验在人对自然的直观中进行进而获得审美自由。《禅 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0657872.html
  • 从东方到西方的禅文学

    没有主词,曾造成外国人学习的困扰,於是诗人余光中为外国人讲解时改成∶「我来松下问童子,童子言师采药去,师行只在此山中,云深童子不知处。」俳句表达直观的禅意  南宗禅自诩「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」的心法,讲「...应该用直觉而不是概念去把握生命及事物的终极真理。深受禅宗影响的日本俳句本身并不表达任何思想,它只用表现去反映直觉,而且这种表现,也不是诗人头脑中用修辞的手法构筑而成的,而是最初直观的直接反映、直观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2458585.html
  • 略论经量瑜伽行派

    ;这是说,现量是不杂有概念分别的识知,而不杂有概念分别的识知即是现量。符合这样的判准的识知共有感官知觉、意识知觉、自证知及瑜伽行者的直观等四种[7]。  现量也因而概分为这四种,四者皆为无分别的知觉。感官知觉是藉由眼等五根而来的对外物的知觉,意识知觉颇具争议性,它主要指不凭借五根的对外物的知觉;自证知是自身对自身心识内容的无分别知;瑜伽行者的直观,为修定成就后能洞悉事物的直观。  何建兴老师对此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2861037.html
  • 慧学的进修次第

    胜解成就之后,直观诸法真实,名为般若观照。通常修定,必须进入无分别,不起思惟,一生分别思惟,就离开定心。而定慧等持是直观,一般的定心只是不生分别思惟,看到什么就是什么,听到什么就是什么,不一定有智慧。有智慧的直观,不但不起思惟分别,连“自性分别”也不起,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,不会认定“这是○○”,或“这不是○○”,停滞在自有、自成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368997.html
  • 诸家大手印比较(一)

    我们如何绕能把捉到它?只靠思维推理做功夫的哲学家,于此可谢无能了,虽然如此,仍有一部分人用直观的方法以求解决。我国的孔、孟、荘子都很重直观体验,宋、明理学家的静坐澄心体认天理,印度古代诸宗,多以禅定为证涅槃之路,佛家大小乘学各在第四禅中引出「生空智」或「二空智」始能见道。他们都认为众生本来具超越的直观智慧,可以触证实体,不过方法各有不同。   就佛家言,这种证体(把捉实体)的方法名为「瑜伽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0585437.html
  • 黄檗禅学及其现代意义

    是黄檗禅哲学思想的本体论基础。黄檗希运《传心法要》,以直探心源、以心传心、见性成佛的鲜明特色享誉禅林,是禅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。它所蕴含的心佛不二的整体智慧,般若直观的禅悟智慧,语势兼用的传释...本体论思想的总结。  二是黄檗般若直观的禅悟智慧,重在解决思维与实在之间的紧张关系。所谓“般若直观”,“般若”,梵语音译,意译即智慧,佛教用来指如实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。为表示它和一般智慧的不同,故用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24661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禅观的本质与特色

    随机教化,而非公式化之次第教条,否则佛不必说如许不同因缘甚深经典。由于中国禅观思想特别注重根性,就选取相应根性的众生来教化,所以就强调根性。  (八)以直观法性为特质,不重对治性  所谓对治性,如以不净观对治淫欲、以慈悲观对治嗔恨、以数息对治散乱等等。对治性主要在于因身心烦恼而修之禅观,其本质在于禅定。中国禅观不强调对治性,强调直观空性的立场,另外也不强调苦性、无常性。小乘的修行常强调苦性及无常性...

    惠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2769823.html
  • 借微言以津道 托形像以传真

    一旦峰回路转,通透实相,直观返照,一切平常无奇,但却深沉不已,这种生命的大美,直透理趣,非有彻悟者不能言传。美之为美,有其客观的存在,不滞于美的美,才是真正的美。超越美而直探美的实相,与直接面对美的表象...ldquo;不即不离”与“了无分别”,这种破除两边的中道观,同时也含融了中国艺术创造意象浑融与整体直观的美学特征。 ...

    文/唐敏锐

    美学|教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7/1216444119.html
  • 大慧宗杲“妙悟”说的美学意蕴及影响

    对于“常无” “常有”二句,萧  兵、叶舒宪说:“是将两种认知方式作为各具特色,相辅相成的途径而并列对待的,用  语言之外的直观体悟去领略万事万物之“奥妙”;用凭籍语词名称的抽象分类去认识事  物之间...是  指悟 的途径。乃是通过直观体悟去领略,把握这一终极性的存在,所谓真如,所谓佛性  。就这一层的意义而言,所谓“妙悟”的含义,在于“玄妙”之悟。  如果说宗杲之前的南宗禅师们大多喜谈顿悟之说,...

    刘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5840706.html
  • 借微言以津道 托形像以传真

    不为物役,不以己非,山非山而水非水。一旦峰回路转,通透实相,直观返照,一切平常无奇,但却深沉不已,这种生命的大美,直透理趣,非有彻悟者不能言传。美之为美,有其客观的存在,不滞于美的美,才是真正的美。...超然境界。“不即不离”与“了无分别”,这种破除两边的中道观,同时也含融了中国艺术创造意象浑融与整体直观的美学特征。 ...

    唐敏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4741258.html